咏细雨(南朝梁萧绎诗作)

精选百科本文由小编推荐
咏细雨
南朝梁萧绎诗作

萧绎在一次冒雨踏青之间,脱口吟出的《咏细雨》。全诗寥寥四句,便将清明细雨若有若无、乍隐乍现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
作品名称
《咏细雨》
作    者
萧绎
创作年代
南朝梁
文学体裁
五言绝句

咏细雨作品全文

风轻不动叶,雨细未沾衣①;

入楼如雾上,拂马似尘飞②。

咏细雨注释

①“风轻”二句:谓风轻轻地吹着,却是如此地微弱,以至于连绿叶都没有摇曳;雨如此地细微,好像连衣裳都没有沾湿。

②“入楼”二句:登上层楼却感到如入雾中,以手相拂,却有雨星弹飞,恍若尘霰。此句作者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写细雨的若有若无、若无却实有的神韵意趣,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意趣和审美力。

咏细雨作品赏析

如题所示,此时旨在咏唱细雨。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、反复的描绘、入神的比喻,全力表现细雨的“细”。前两句用直笔,正面描写细雨。轻风伴微雨、狂风挟暴雨,风雨相连是众所周知的自然常识,诗人落笔就以风发端。仰望高树,绿叶纹丝不动,可见流风之轻微;俯看自身,衣衫潮而未湿,可见雨点之细微。淡淡两笔就渲染出轻风细雨天的情调和氛围。后两句改用曲笔,借助于比喻,更深一层地观照细雨。

雨点即便细微疏落,毕竟有形有相、连绵不绝,站在平地上还不觉得,一旦登上楼阁,放眼瞭望,视野大开时,细雨的质感与高度感、广度感、深度感交汇于心,顿觉天宇四野之迷迷茫茫,如堕雾海一般了不可辨。末句与上句相仿佛,既写视觉形象,亦写心灵感受。细雨洒落在骏马身上,乍看隐然若无,试用手拂马鬃,却见雨珠弹飞,恍若灰尘,饶有情趣。

综览全诗,诗人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流泻于笔端,捕捉并表现出了细雨的神韵意趣——若有若无、乍隐乍现。正是这种自然情趣促使诗人去观察、品赏、领悟细雨之美,丰富了和发展了对自然美的审美力和表现力。

咏细雨作者简介

萧绎(508年 - 554年),萧衍第七子,初封湘东郡王,后任侍中、丹阳尹。普通七年 (526)出任荆州刺史,都督荆、湘、郢、益、宁、南梁六州诸军事,控制长江中上游。曾做过将军、太守、刺史等官职,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,称梁元帝。梁元帝不但治国有方,而且还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,如《孝德传》 、 《忠臣传》 、《注汉书》 、 《周易讲疏》 、 《老子讲疏》 、 《全德志》 、 《江州记》 、 《贡职图》等。《梁书·元帝本记》称赞他:“博览群书,下笔成章,出言为论,才思敏捷,无人能和他相比。